2010年開年,全球航空界發生了兩大事件:其一,1月19日,亞洲規模最大的航空公司、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、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的日航,在負債總額達2.32萬億日元的情況下宣布破產保護。
其二,2月8日,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宣布:經過數月的騰挪和布局,東航上航聯合重組“圓滿完成”。“新東航”的亮相,被人們普遍認為是中國民航史上首度涉及兩家上市公司的結晶,并結束了上海航空市場“蛋分兩筐”的局面。
新東航重組涉及超過1500億元的資產,一躍躋身世界十大航空公司之列。
新東航:巨大的骨骼
東航股份公司總經理馬須倫如今有了一個新身份———“新上航董事長”。在新上航的人事格局中,唐兵將出任總經理一職。東航掌門人劉紹勇日前表示,自己已經實現一年內“大幅減虧”的承諾,并完成東航與上航的聯合重組工作。
東上兩航的聯手如虎添翼,新東航雄踞上海市場近50%的份額,新東航高層為此雄心勃勃地表示:力爭打造國內最有實力航空公司,計劃2010年內將努力打造上海航空樞紐港,并扭虧ST摘帽。
東航持續不斷的負增長和居高不下的負債率,一直是國資委的一塊心病。數年來,國家不斷進行注資,尋求引進戰略投資者新加坡航空公司也曾受阻。
據了解,重組之后的新東航擁有現代化大中型運輸飛機220余架,上航擁有66架飛機,東航與上航重組后,機隊規模增加了1/4,通航點達151 個,超過國航,少于南航,位于國有三大航的第二位,三大國有航空公司的比較力量將發生變化。從總體規模上看,新東航將步入世界較大航空公司之列。
事實上,重組后數字造成的新東航龐然大物,并不意味著其競爭力立刻占據了三大航空的優勢地位:從去年業績上看,雖然東航通過嚴格控制資本性開支、推遲引進飛機、壓縮固定資產投資、實行管理層減薪等一系列措施來減輕歷史債務,使得全年運輸總周轉量、旅客運輸量、貨郵運輸量都有一定程度增長,盡管實現可控成本費用同比下降15%,但資產負債率仍高達95%。國資委副主任孟建民要求新東航將負債率由目前的95%繼續下降。不樂觀的分析是,新東航減負、扭虧、增盈的道路既然漫長。
航空業重新洗牌
東航對老對手上航的吸收合并,改變了航空業多年形成“五大航”格局。據了解,重組前,上航約占上海航空市場15%份額,東航約占40%。重組后的新東航將占據上海航空市場50%左右的市場份額。民航專家表示,東航、上航彼此的網絡重合較多,都在做以東南亞為主的中短途國際航線;國內網絡都是以上海為基點做一個扇形的延伸,這是對東航優化航線資源的考驗。
重組后“新東航”在上海的市場份額將明顯上升,對于市場話語權的掌握具有重要作用,其在上海市場的競爭優勢將進一步提高,這無疑將對國航和南航形成競爭壓力。
東航與上航重組無異于“重新洗牌”,在此過程中,東航、國航、南航,在博弈中尋找戰略同盟,在競爭中尋求相對優勢,已顯示出民航市場重組浪潮的端倪———業內專家對記者表示,海航的南穩北進和多種經營,國航和南航都意欲將深航納入囊中的企圖等都預示著,中國航空業仍有巨頭間或明或暗的角力。
據業內分析,從全國范圍來講,三大航之間的競爭從未落幕。比如,北京和上海是國內重要的客源和貨源基地,也是國內航空公司的重要競爭目標。近來,國航增加了在上海市場的運力投放,同時,東航也在努力提高在北京市場的占有率。
新東航借助龐大的機隊和市場份額,似乎對未來前景“較為樂觀”:據新東航高層表達的意圖,目前新東航進入公司內部管理和業務的“融合”階段,2010年新東航將落實樞紐網絡戰略,建設以上海為基地的樞紐網絡型航空公司,努力打造上海航空樞紐港。“世博會是一個新東航奠定新基礎的契機。”
下一步:引入戰投&入盟
東上聯合重組后,新東航表示將繼續推進引進新戰略投資者的工作。馬須倫稱,引進新的戰略投資者的工作,東航其實始終都在推進之中,“東航始終以開放的態度面對所有戰略投資者”。東航是否還有可能與新加坡航空公司“再續前緣”?
此外,重組定音鼓剛落,尋求聯盟在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增強推力的新東航鑼聲又起:據悉,世界三大航空聯盟和國際知名航企都曾和東航商談入盟事宜,馬須倫對媒體透露,加入聯盟已經進入了最后的內部商談階段。
新東航假政府之手,完成了新骨骼的搭建,這個大個子勢必對另外兩家“國有企業”國航和南航構成威脅———“那么,航空業三巨頭之間2010年如何瓜分市場,其他航空公司和民營航空公司如何吃肉,留下了許多值得玩味的伏筆。”